蝶了猴
夏日的梨都碭山,一到晚上,就有男女老少打著手電,拿著布袋,穿梭在萬畝梨園之中抓蝶了猴。
“蝶了猴”是淮北方言,又稱知了猴或蟬蛹,也有叫爬猴的。不同地區有不同叫法,但都知道是指蟬的幼蟲。這些幼蟲通常要在地下生活七年。黃河故道適合梨樹生長,數十萬畝梨樹是蟬卵最好的繁殖之地。成熟后的蟬的幼蟲,會在夏季的晚上(尤其是雨后)鉆土而出,沿樹攀援而上,最終完成蛻皮,變成蟬飛走。
攀附在樹上的蝶了猴呈土黃色,寸許長,外殼堅硬而光滑,在電筒光下泛著奇異的光澤。這時候只需伸手一捏,便可將它收入袋中。
將捉到的蝶了猴倒入一盆清水里洗凈,用鹽腌上,第二天便可下油鍋炸,炸得金黃酥脆,外脆里嫩,帶著一種說不出的香氣,味道非常鮮美。碭山人會把它們裝進飲料瓶,放進冰箱里凍起來,過年過節再拿出來吃,是一盤很好的下酒菜。
蟬蛹的蛻變實際上是個痛苦的過程。起初,它先從背部裂開一條細縫,慢慢地,一個濕漉漉的、黃綠色的生物便會從裂縫中掙扎而出。這個過程很慢,要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才能完全蛻掉舊殼。剛蛻殼的新蟬渾身柔軟,翅膀幾乎是透明的,皺皺巴巴,像揉皺的玻璃紙,在夏風的吹拂下,很快就能舒展開來,新蟬帶著顫音振翅一飛而去,留下栩栩如生的蟬殼伏在那里。
蟬的生命只有短短幾周。經過七年的等待,經過涅槃的陣痛,換來陽光下短暫的自由飛翔。
皖北的夏天蟬鳴很有特色。蟬們在樹上有時候集體發聲,聒噪的聲音震耳欲聾;有時候高一聲低一聲淺吟低唱;也有時候是長長的鳴叫,像持續的嘆息,卻又可能突地戛然而止,只剩下風搖樹枝的聲音。整個大自然被它們攪得躁動不安。
黃河故道的梨園里,夏天好像特別漫長,從白天到夜里,鳴蟬振動著腹部的鼓膜,不知疲倦地高唱著,熱烈地喧嘩著。我想,也許是它們在地下困頓得太久,才會這么縱情吧。
現在,黃河故道的泥土中,不知還有多少蝶了猴正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刻。它們有的會成功蛻變,有的會在爬出地面攀援梨樹的那一刻就遭遇不測,從而永遠無法完成生命的循環。
蝶了猴在菜市很暢銷,從前才賣幾毛錢一只,現在很貴了,被稱為黃金食品,是一種高蛋白低脂無公害高級營養品,有些飯店甚至要賣一百多元一份,也算是所謂的高檔菜了。從前春節我會帶到上海一些,家人朋友看著盤子里金黃的蝶了猴,往往沒有一個敢動筷子,懷疑這真的能吃嗎?
這個夏天蟬聲依舊,陽光穿過樹葉的間隙,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悶熱的夏夜,我靜靜地坐著,回想著,記憶中的蝶了猴和耳畔的蟬聲,在我的腦海里翻騰成一個喧囂的世界。
■ 許桂林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楊軍任東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和消防救援人員 07-30
-
2上半年宿州市外貿進出口增幅全省第一 07-30
-
3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7-29
-
4流動的史詩——新汴河⑦ |賡續,汴水文脈越千年 07-21
-
5全市黨委和政府辦公室主任會議召開 07-19
-
6全市重點項目謀劃推進會召開 07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