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向陽
清晨上班的路上,一張向日葵宣傳海報吸引了我。那簇燃燒的金黃,驀然點亮了我年少時的回憶——新汴河畔永不消褪的熾熱,市府巷口沉淀千年的煙火氣。
“壘土為埇,架木為橋。”這就是我成長的埇橋。這里有中國大運河上的第一座虹橋,是孝賢之鄉,是馬皇后和閔子騫的故里,白居易、李白在此留下不朽詩篇。初中時,我和同學們最愛沿著河邊公園漫步。從樂天園出發,順著環城河前行,右拐沿著淮海中路走到埇橋最繁華的廣場,漫無目的地逛一逛,再往前就是市府巷了。明明騎車都要很久的路程,我們卻邊走邊聊,樂此不疲。
記憶中的市府巷永遠熱鬧非凡:小販此起彼伏的吆喝聲,川流不息的人群,空氣中交織著烤羊肉串、炸雞柳、炒年糕的香氣。而今回想,那些悄然林立的腳手架,正是時代變革的預言。
我最愛的還是樂天園沿河那段路,宛如鬧市中的桃花源。春日的河風送來徐徐涼意,古松下的棋桌旁老者對弈正酣,柳陰里戀人細語呢喃,環城河碧波輕撫堤岸,麻雀在枝頭跳躍歡歌。
時光如歌,滄海桑田。修理自行車的鋪子變成了電動車行,泥濘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,河邊的孩童長大成人奔向四方,最愛的炸雞柳攤已難覓蹤影。唯有環城河的碧波依舊蕩漾,岸柳依然婀娜,雀鳥仍在歡鳴。
“莫欺湫隘無馀地,待借元龍百尺樓。”埇橋兒女如新汴河之水,奔涌向前又潤澤故土。就像那向日葵,深植故鄉沃土,始終向陽生長。這座千年古城,以文化為魂,以創新為翼,托舉著每個追夢人奔向光明未來。
■ 鄭楚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1096萬立方米淮河水“馳援”宿州 08-06
-
2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-04
-
3上半年宿州市水利建設投資增幅全省第一 08-04
-
4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順利實現“雙過半” 08-02
-
5全市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08-01
-
6楊軍任東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和消防救援人員 07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