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壺油茶
油茶是皖北特色美食。
為什么叫“油茶”呢?我小時候很不解,這形似胡辣湯和面筋湯的東西,怎么能同“茶”搭上邊?查到一些資料,也問過一些人,回答都比較含糊。后來我分析,所謂“油茶”,首先要有“油”,油茶里有熬的豬骨湯或牛骨湯,外加花生、芝麻,都是含油的;至于“茶”,在皖北就好理解了。我們這兒把白開水叫茶,喝白開水叫喝茶?,F在鄉人招呼客人到家喝茶,端出來的可能還是白開水。白開水加糖叫糖茶,加炒大麥叫大麥茶,用綠豆熬的水叫綠豆茶……由此來說,這個有豆皮、花生米、海帶絲、面筋、黑白芝麻等食材,喝起來口感滑膩油潤,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,叫作“油茶”,便理所當然了。
皖北的油茶,是從壺里倒出來的。在后灶熬制好后,油茶被裝進壺里,再倒給食客。盛油茶的壺比較大,大到能盛200來碗。這個大壺形如一只大白鵝,大大的肚子,長長的脖子,外面包著一層層白色棉布,既保溫,又防燙。裝滿油茶的大壺往架子車上一放,油茶便從后灶走到了前臺,走上大街小巷,走進尋常百姓家。有層層棉布的保護,就是寒冬臘月,也能保溫很久。
有的攤主只賣油茶,有的油茶攤融入小吃群,食客可以在其他攤位買好燒餅、水煎包、油條、蒸餃、肉盒子等,然后再來到油茶攤位前。攤主一歪壺身,不稠不稀的油茶就從壺嘴里汩汩而出,不多不少正好一碗。還有食客是拿著保溫桶、茶瓶,甚至大鐵桶、大塑料桶來打油茶的,帶回家喝,或者給單位職工預備早餐。不管你拿什么容器來,攤主都不需要用碗量,食客回去分裝,相差不大,只多不少。這讓我想起歐陽修寫的散文《賣油翁》,一個賣油,一個賣油茶,水平不分上下,都是“惟手熟爾”。
油茶是喝的,可以既不用筷子,也不用勺子,濃稠的油茶滑滑地入口,花生的香酥、豆皮的醇厚、面筋的軟嫩以及香料的獨特味道,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沖擊著味蕾,一碗下去,神清氣爽。冬天喝油茶,全身暖和;夏天喝油茶,額頭微汗,胃里清香。有人喝一碗不過癮,還要喝第二碗、第三碗……一位賣了幾十年油茶的老師傅說,有個顧客曾一次喝過八大碗。這位也太喜歡、太能喝了吧!
大壺油茶,不僅僅是一種食物,更是皖北人心中的溫暖,承載著深深的故鄉記憶。好多漂泊在外的皖北游子,每當回到故鄉,第一件事便是去喝一碗。那熟悉的味道一入口,所有的鄉愁便得到慰藉,瞬間仿佛回到了童年。
大壺油茶扎根于這片土地,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。它用獨特的香氣和醇厚的味道,書寫著皖北的歷史與文化,承載著皖北人的情感與記憶,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眷戀。無論時光如何流轉,它的魅力永不褪色。
■ 屈海波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楊軍在埇橋區開展帶案下訪 08-13
-
2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“雙過半” 08-12
-
3流動的史詩——新汴河⑩ |未來: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-11
-
4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-08
-
5
-
6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