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旁觀者”到“合伙人”
公共收益是否清晰透明?民生難題能否快速響應?在埇橋區的各個小區里,這些曾讓業主輾轉難眠的問題,正被一個個務實創新的舉措溫柔化解。從隨時可查的“陽光賬本”到業主深度參與的“共治模式”,一條由信任與理解編織的紐帶,正將業主與物業緊緊相連,讓每個家園都充滿看得見的溫度。
新都市華庭小區西區的公告欄前,總能看到居民駐足的身影。公共用房出租、飲水機收益、電梯廣告收入……每一筆進賬與支出都被詳細羅列,像一本攤開的家庭賬簿,把公共收益的來龍去脈曬在陽光下。“今年已經發了三次分紅,每戶每次100到200元。”業委會主任孫毅的話里帶著自豪,“錢發下去,剩下多少、花在哪兒,全攤開給大家看,業主簽字確認時,眼里的踏實勁兒騙不了人。”
而在該小區東區,公共收益的“用之于眾”更顯擔當。高層供水突發故障時,業委會當機立斷,用積累的電梯廣告收益墊付維修款;小區水塘清淤需要資金,還是這筆“集體財富”及時補位……“維修基金走程序太慢,這筆錢本就取之于眾,關鍵時刻就得頂上。”東區業委會主任鄭太平告訴記者,起初也有業主“犯嘀咕”,但清晰的賬目和上門溝通,很快讓疑慮煙消云散。
信任的建立,從來不只靠賬本的透明。居民趙阿姨至今記得那個畫面:物業人員趴在地上疏通堵塞的下水道,滿臉油污卻毫不在意。“冬夏無阻,隨叫隨到!”她特意寫了打油詩夸贊這份“業主至上”的真誠。更讓她安心的是速度——高層漏水報修后,物業經理半小時就帶著工具上門。
這種“小問題不過夜”的態度,正是唯誠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的鐵律。項目經理趙婷婷說:“遇到家里燈泡壞了、鄰里有噪音糾紛這類事,業主在微信群里@樓棟管家,客服馬上就協調。我們力爭矛盾在樓棟內化解,業主的抱怨自然就少了。”
在沈苑小區B區,另一種共治圖景同樣鮮活。該小區每年2到3萬元的公共收益,來自場地租賃、充電樁和傳媒廣告,數額雖不算大,卻牽動著每戶業主的心。“錢怎么花,業主先開會商量,確定方案后物業再執行。”安徽誠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項目經理顧東的話道出關鍵,“讓業主從‘旁觀者’變成‘合伙人’,知道錢花得合理,自然就多了份支持。”
從新都市華庭的“分紅+高效響應”,到沈苑小區的“共議+透明執行”,埇橋區的小區治理雖各有妙招,卻都緊扣“透明”與“參與”兩個核心。區物業和房地產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靜表示,下一步將持續規范公共收益管理,嚴格落實公示制度,整治侵占亂象,同時鼓勵通過分紅、反哺小區建設等方式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質。
如今在埇橋區,公共收益不再是“糊涂賬”,物業服務不再是“獨角戲”。當業主與物業真正站在同一陣線,“小區是我家”便從口號變成了日常——有人監督賬目,有人參與決策,大家自然就會為服務點贊。這份在透明中生長的信任,正讓每個家園都更有質感、更有溫度。
■記者 曾慶芳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“抗日烽火路”集中采訪活動舉行 08-25
-
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-14
-
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-13
-
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“雙過半” 08-12
-
5流動的史詩——新汴河⑩ |未來: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-11
-
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