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守匠心 雕琢風華
“根雕講究‘三分人工,七分天成’,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樹根的天然形態。”近日,記者走進埇橋區三八街道根雕藝人李克山的工作室,看到形態各異的樹根、風格獨特的根雕作品、各式各樣的雕刻工具琳瑯滿目。近30年的根雕創作生涯,讓根雕藝術早已融入李克山的血液,只要一談及根雕,他那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,便會瞬間煥發出別樣的光彩。
李克山與根雕的緣分,始于偶然。在一次出差途中,他邂逅了一座氣勢恢宏的“雄鷹展翅”巨幅根雕。那一瞬間,根雕藝術的魅力深深烙印在他心間,“咱們宿州怎么能沒有自己的根雕藝術呢?”這個想法如同種子般在他心中生根發芽。盡管當時沒有名師指引,相關書籍也寥寥無幾,李克山毅然踏上了探索根雕之路。他潛心鉆研,不斷創作,在漫長的歲月里,逐漸掌握了這門精妙的技藝。
挑選樹根,是根雕創作的基石。李克山常常穿梭于宿州各地,目光如炬,仔細尋覓那些形狀與紋理獨特的樹根。他笑言:“有時候,為了找到一塊合適的樹根,我可能要走上一整天,但當發現那塊心儀的‘寶貝’時,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。”在他眼中,每一塊樹根都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藏,隱藏著無限的創作可能。
構思與雕刻,堪稱根雕的靈魂所在。創作伊始,李克山會對著樹根反復端詳,腦海中如走馬燈般勾勒出各種造型。“這個過程就像是與樹根對話,它會慢慢向我展現其最適合的樣子。”一旦創作方向確定,他便拿起雕刻工具,全身心投入雕琢。運刀如筆的他,動作嫻熟流暢,木屑簌簌落下,樹根的輪廓逐漸清晰。從粗雕到細雕,再到最后打磨,每一步都傾注了他的心血與專注。“雕刻時必須全神貫注,稍有差池,就可能破壞整個作品的美感。”李克山深知其中的關鍵。
李克山的根雕作品題材豐富多樣,人物、動物、花草等皆在其創作范疇。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,充滿蓬勃的生命力。他的作品風格獨特,既保留了樹根的天然質樸,又融入了精湛的雕刻技藝,形成渾然天成的藝術美感。其中,《天問》這一作品尤為奪目。作品中的屈原昂首挺胸,眼神深邃堅定,仿佛正在向蒼穹發出內心的疑問。李克山巧妙利用樹根的天然形態,將屈原的神態、氣質刻畫得淋漓盡致,不僅展現了屈原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,更傳遞出對歷史、對文化的深刻思考。
時至今日,已經76歲的李克山依然每日沉醉于根雕創作中,用他那雙布滿歲月痕跡卻依舊靈巧的雙手,不斷創造出更多精美的作品,傳承著根雕這門古老的藝術。在他的堅守下,根雕藝術必將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,為宿州市的文化藝術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記者 夏冕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楊軍在靈璧縣調研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等工作 08-29
-
2筑文化新地標 賦城市新動能 08-27
-
3陽臺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-27
-
4楊軍走訪慰問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干部 08-26
-
5市委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 08-14
-
6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