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花果結出“幸福果”
日前,埇橋區蒿溝鎮高灘村的70余畝無花果種植基地里,紫紅色的無花果像一個個飽滿的“糖包子”綴在枝頭,工人們穿梭其間,熟練地采摘著成熟的果實。隨手掰開一顆,緋紅的果肉里蜜汁盈盈,清甜香氣撲鼻而來。
該基地負責人孫禮倫介紹,近期持續高溫加快了無花果成熟的節奏,也讓今年的果品品質更勝往年——不僅果形愈發飽滿,甜度也顯著提升。這里的無花果采摘期從7月初開始,足足能持續90天,眼下正是秋果上市的黃金時段,每天都有新鮮果實從基地直供市場。
能贏得市場青睞,離不開基地對品質的堅守。據了解,該基地堅持無公害種植,產出的無花果皮薄、肉質軟糯,糖度穩定在10%以上。無花果保鮮期短、運輸損耗率高的特性,曾一度成為產業發展的“攔路虎”。為此,該基地創新推出“訂單銷售”模式,與本地商超及臨沂、上海等多地市場建立起穩定供應渠道,實現了“以銷定產、無縫對接”,難題迎刃而解。
孫禮倫笑著對記者說:“我們在這兒種了5年,現在1畝地能產1500斤果子,市場價4.5元1斤,收益很可觀,也讓我們堅定了擴大種植規模的信心。”
產業旺了,村民的腰包也鼓了。長達數月的采摘期,為村里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,20余名村民在基地參與采摘、分揀、包裝等工作,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。“現在擱這里干活,工資按件算,多勞多得,既能掙錢,又不耽誤照顧家里,太方便了!”正在分揀無花果的村民陳秀蓮笑著說。
同時,該基地還定期開展種植技術培訓,為“甜蜜產業”可持續發展添力。孫禮倫表示,下一步,基地將依托現有規模和技術優勢,向有意向種植無花果的農戶提供種苗與技術指導,帶動更多農戶加入,力爭打造區域性無花果產業集群,為鄉村振興再添動能。
如今在蒿溝鎮,無花果早已是名副其實的“幸福果”。通過“土地流轉+訂單農業+技能培訓”的組合拳,該鎮已培育5家特色家庭農場,無花果種植面積超200畝。這顆小小的“糖包子”,正持續散發出更加濃郁的共富甜香。記者 曾慶芳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1.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-02
-
3全國最大“煤電+熔鹽”儲能項目投運 09-01
-
4謝雙磊:一磚一瓦“鑲”出匠心路 08-30
-
5宿州市新增兩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08-30
-
6上半年全市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.2億元 08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