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兵式前,總書記同他第一個握手
9月3日上午,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開始前,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天安門城樓,同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親切握手,向他們表示崇高敬意。其中,第一位和總書記握手的,就是99歲的宿州籍抗戰老戰士申秉宸。
懷著對抗戰英雄的無限崇敬,9月6日,拂曉報社“紅色記憶——一張報紙的抗戰”采訪團專程赴京,登門拜訪了申秉宸老人。
申秉宸老人。 記者 沈前程 攝
“總書記的手很溫暖”
得知家鄉的媒體要來采訪,申秉宸特別高興,早早便將軍裝準備好,一絲不茍地穿戴整齊。軍裝上,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”紀念章、淮海戰役紀念章、渡江勝利紀念章、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……一枚枚歷經歲月洗禮的徽章熠熠生輝。
談及受邀觀禮的經歷,申秉宸老人的話語中充滿了激動與感慨:“第一次接到通知是在7月23日,能夠受邀參加閱兵儀式,我感到很幸運,那么多老兵,卻挑中了我!”
這份幸運很快又轉化為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不久后,申秉宸接到了第二個電話,通知他要登上天安門城樓,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。
“說老實話,這是個嚴肅的政治任務,我既然參與,就要將老兵精神展現好。”9月3日凌晨4點,老人便起了床,“讓我好好休息,可我哪能睡得著啊。”申秉宸一遍遍檢查證件,在腦海中反復預演每一個細節:何時敬禮、怎樣握手、該說些什么。
當莊嚴的時刻來臨,所有的準備都化作了感動。閱兵式前,總書記首先來到申秉宸身邊,微笑著俯下身,同他的手緊緊握在一起。“總書記的手很溫暖,讓我感到非常親切和幸福。”申秉宸說,這份溫暖,讓他覺得畢生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觀看閱兵式的過程中,申秉宸感受最大的就是震撼。“一個個方隊像鋼鐵洪流,步調一致,氣勢磅礴。這樣的軍隊是無往不勝的!”申秉宸激動地說,當看到各種先進武器裝備時,他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。
從抗戰時期的“小米加步槍”到今天的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裝備,申秉宸老人既是親歷者,也是見證者。“當年,敵人有坦克飛機,我們只能用血肉之軀來阻擋。”老人感慨地說,如今的中國軍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“你有的我都有,我有的你卻沒有,這就是我們的底氣!”
“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”
申秉宸,1926年5月出生于宿州申單村(今宿州市埇橋區蘆嶺鎮丁橋村)的一個普通家庭。1938年徐州會戰后,家鄉淪陷,年僅12歲的申秉宸為了躲避戰亂,跟隨家人南逃,在當地學校讀書。在學校里,申秉宸與同學唱抗日歌曲,接受愛國主義啟蒙教育。
“當時我的小學老師姓王,他告訴我們,只有反抗,群起而攻之,把日本人打出去,我們才能過上安穩日子。”申秉宸說,在老師的教導和親戚鄰居積極投身抗日的影響下,1941年,年僅15歲的他毅然放下書本,投身抗日洪流,加入了淮北宿縣游擊支隊,成為一名抗日小戰士。
1943年,申秉宸加入中國共產黨,后被編入新四軍第四師師部武工隊,挺進徐州外圍、蚌埠東北等邊緣區,執行武裝宣傳、發動群眾、瓦解日偽軍等敵后任務。
在申秉宸的記憶里,敵后工作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激烈的無聲戰斗。他們常常深入敵占區,將醒目的抗日標語張貼在鐵路沿線、車站墻壁乃至炮樓周圍,讓敵人時刻感受抗日力量的存在。夜晚,要借著夜色掩護,潛入日偽軍據點,將印有抗日主張的傳單巧妙投入營地或放入河流讓其漂向敵巢,動搖敵人的軍心。申秉宸還學習了日語,直接對據點內的日軍進行喊話宣傳,瓦解日軍意志。這樣的喊話經常會招致敵人子彈的回擊,但有時據點里也會陷入一陣寂靜。每當這時,申秉宸心里便有了底:“沉默,有時就是動搖的開始。”
為了讓宣傳的聲音傳得更遠,申秉宸和戰友們總選在黎明前最安靜的時刻行動。他們沿村邊墻根喊話:“天快亮了,黑暗不會太久了。”這一聲聲喊話,讓在黑暗中煎熬的人們堅信: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。
解放戰爭時期,申秉宸歷任宿東縣連壁區委會宣傳部長、豫皖蘇軍區第二軍分區淮太西大隊政治指導員、第十六軍四十八師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等職,參加了淮海、渡江等戰役,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新中國成立后,申秉宸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曾獲頒解放勛章、獨立功勛榮譽章。
“《拂曉報》的優良傳統不能忘”
“八十多年啦,《拂曉報》從抗戰時期白手起家,一直堅持到現在,我覺得很不容易,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。”申秉宸老人雙手輕撫采訪團帶來的一期期《拂曉報》,深情地回顧道,“《拂曉報》最大的優點,就是它始終旗幟鮮明、艱苦奮斗、緊密聯系群眾,及時傳達黨的方針政策,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。”
“進入新時代,任務傳遞到你們手中。現在條件好了,你們一定要牢記,《拂曉報》是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。要把黨的政策講實、講透、講進老百姓的心坎里,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,千萬不能忘了《拂曉報》的優良傳統!”申老忽然抬高聲調,緊緊握住記者的手,“希望你們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,繼承《拂曉報》實事求是的作風,凝聚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,積極推動宿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”
申秉宸老人為報社題詞。
臨別之際,申老欣然給“娘家人”題字贈言。墨香氤氳中,申秉宸老人凝神聚息,用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握住筆桿,揮毫寫下“登高望遠”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。筆鋒因年邁而微顫,意蘊卻剛健磅礴,每一筆、每一劃皆凝聚著老人深深囑托與殷切期許。
說不完的家鄉話,道不盡的親人情。申老愉快地與采訪團一行合影留念,逐一握手告別,并執意送到門口。此時,夕陽的余暉灑滿院落,申老和我們久久揮別,胸前的徽章更加光彩奪目,一如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誠之心……
記者 劉麗 張化云 付子峰 沈前程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
-
2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-08
-
3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-05
-
4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-05
-
5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-03
-
61.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