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梨經濟”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
金秋時節,埇橋區符離鎮清水村的千畝梨園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。梨樹下,游客們手提果籃,興致勃勃地采摘著金黃的酥梨;梨園旁,農家樂里飄出陣陣香氣,老板忙著招待一桌桌品嘗農家菜的客人。這幅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清水村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。
“我們村種植的酥梨品質好、皮薄肉嫩、水分充足、口感清甜無渣,每年都吸引不少來自徐州、淮北的游客過來采摘。”清水村黨總支副書記朱成倫介紹說。截至目前,全村種植梨樹面積達1200畝,酥梨產業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。
清水村的梨產業發展經歷了從單一種植到多元融合的轉型升級。近年來,該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60余年的種梨歷史,積極探索“以梨為媒、多元發展”的新路徑。如今,這里已經形成了“春賞梨花、秋品梨果”的旅游體驗模式,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美麗轉型。
為進一步提升產旅融合效果,清水村還著力打造“梨花會”品牌,努力吸引更多游客,推動梨園、西山花海景區以及隱宿等文創項目同頻共振,讓游客享受到看好、吃好、住好等一系列貼心服務。
產業融合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。梨產業的發展不僅讓果農增收,還帶動了周邊農戶就業——除草、修枝、疏果、采摘等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,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。此外,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帶動了餐飲、住宿、交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,形成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。
談及未來發展,朱成倫表示,將繼續以梨花為媒,堅持走多元融合發展之路,全力打造集觀光、民俗、休閑于一體的“梨經濟”品牌,推動旅游產品創新升級,帶動相關產業發展、增加就業機會,走一條以旅促農、以旅富農,助力鄉村旅游與梨種植產業協同發展的道路。
通訊員 郭一鵬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,未經本網允許,不得轉載使用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,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。


推薦閱讀
-
1閱兵式前,總書記同他第一個握手 09-08
-
2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-08
-
3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-05
-
4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-05
-
5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-03
-
61.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-02